成语拼音: [āi ér bù shāng]
成语解释: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成语例句: 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哀而不伤的、青春的游戏。(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复杂式;作主语,分句;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度的地方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而,不能读作“ěr”。
繁体字形: 哀而不傷
英文翻译: mournful but not distressing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哀:1.悲伤;悲痛:悲~。~鸣。2.悼念:~悼。默~。3.怜悯:~怜。~矜。~其不幸。4.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艰巨的任务。战~胜之。取~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不烈,清~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畏惧~退却~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再,再~三。由秋~冬。由南~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来。挺身~出。为正义~战。因公~死。视情况~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伤:1.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坏:作战负~。探~仪。2.损害:~筋动骨。~感情。3.因故得病:~风。~寒。~食。4.悲哀:~心。悲~。5.妨碍:无~大体。
哀本身是美丽的,多了伤则是害。哀而不伤是一种境界,大于痛苦中挣扎,大于快乐中蒙蔽。
虽然他表面上泣涕如雨,其实是哀而不伤。
别人都哭得昏死了过去,他却哀而不伤。
哀本身是美丽的,多了伤则是害。哀而不伤是一种境界,大于痛苦中挣扎,大于快乐中被蒙蔽。
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里,儒家传统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乐教思想,对中国全整的艺术精神做出了应有贡献。
我愿意老年轻轻的,死的时候像朵春花将残似的那样哀而不伤。老舍
它不像中原文化讲的,叫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谤,一切都是中庸为美的。
处变不惊,哀而不伤,乐不忘形,能做到这样,这是做人最大的成就了。只有真正做到成熟自处后,才能看穿和体验爱和生命中的秘密。素黑
安妮与乔从相识、相恋、再到离别,虽然有些无奈但却哀而不伤,一天的美好虽然短暂但却浸着道不尽的情怀与思念。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