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míng qiǎng àn tōu]
成语解释: 公开抢劫,暗中偷盗
成语出处: 碧野《大巴山人》:“最使她痛恨的是,有些坏人滥伐森林,把木材明抢暗偷运出山去贩卖。”
成语例句: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六回:“白吃白喝明抢暗偷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干坏事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当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明搶暗婾
英文翻译: open robbery and secret theft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明:1.明亮(跟“暗”相对):~月。天~。灯火通~。2.明白;清楚:问~。讲~。分~。去向不~。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说。~令。~沟。~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英~。精~强干。耳聪目~。眼~手快。5.光明:弃暗投~。~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7.懂得;了解:深~大义。不~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义。赋诗~志。9.明明:你~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天。~晨。~年。~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抢:[qiǎng]1.夺,硬拿:~劫。~夺。2.赶快,赶紧,争先:~先。~占。~购。~攻。3.刮,擦:磨剪子~菜刀。4.当面责备或讽刺:~白他一顿。[qiāng]1.碰,撞:呼天~地。2.同“戗”。[chēng]1.〔~攘〕纷乱的样子,如“支离~攘兮,遭世孔疚”。2.(搶)
暗:1.光线不足;黑暗(跟“明”相对,下同):太阳落山了,天色渐渐~下来。2.隐藏不露的;秘密的:~号。明人不做~事。3.糊涂;不明白:~昧。兼听则明,偏信则~。4.(颜色)浓重,不鲜明:~紫。~绿。
偷:1.暗中拿别人财物:~窃。2.瞒着人:~听。3.苟且;敷衍:~生。~安。4.抽出(时间):忙里~闲。~空(kòng)儿。5.偷东西的人:小~儿。6.“媮”,另音yú
这数千年明抢暗偷,或者上古洞府探险,得到的法宝却也不少。
而黄冯氏墓中无数珍奇异宝,都是黄药师大江南北明抢暗偷搜刮来的。
以无崖子的武功无论明抢暗偷,都能得手,但却不合他的身份。
韩国没有文化,就创造,就剽窃,就明抢暗偷,我们是嫌自己文化太多,就拼命地毁;不仅如此,知道他们是在毁,我们还在说,没事,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不管是明抢暗偷还是*,反正材料倒是让他凑了个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