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jiàn duō shí]
成语解释: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成语例句: 她是每天上街去买菜的,自然见多识广,知道这东西的时价。(茅盾《过年》)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褒义成语
成语词性: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识,不能读作“zhì”。
繁体字形: 見多識廣
英文翻译: have great experience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见:[jiàn]1.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风。~习。3.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会晤:会~。接~。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年。~种~样。~才~艺。~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了一个字。你的钱给~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心。~嘴。~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岁。两丈~高。三年~。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了。这样摆好看得~。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有精神!。这问题~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高,路有~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大劲使~大劲。
识:[shí]1.认得:~字。相~。2.知识:常~。学~。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远见卓~。[zhì]1.记住:博闻强~。2.标志;记号:款~。
广:[guǎng]1.多:兵多将~。大庭~众。2.扩大;扩充:推~。以~流传。3.姓。[ān]同“庵”(多用于人名)。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聪明的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天才,而是见多识广,经验比较多而已。
老村长见多识广,在这一带声望很高。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事的人,一定谦虚。
他见多识广,颇富才学。
韩先生一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听说梁伯强见多识广很有能耐,他便上门求教。
晚上,常会在大人们休息或野餐时,听那些见多识广的勘探队员们讲天南海北的民俗风情奇闻异事。
老猴见多识广,对相机闪光灯早已习以为常,反而更津津有味地吃着。
爷爷见多识广,常常教给我很多生活常识,使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