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是为(后)晋高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兵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天福七年(942年),忧郁成疾,于六月在死去,时年51岁,庙号高祖,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
石敬瑭,父名臬捩(niè liè)鸡,欧阳修称“其姓石氏,不知得其姓之始也”。薛居正编写《旧五代史》则说石敬瑭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而且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代,汉朝衰亡,关中京城动乱,其子孙后代流浪漂泊西部边远地区,定居甘州(今甘肃张掖)。但欧阳修在他写的《新五代史》中说他这个姓不知道最初的来历。
唐景福元年(892年)石敬瑭生于太原汾阳里,家里排行老二,从小就沉默寡言,喜欢读兵法书,而且非常崇拜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时任代州刺史李嗣源对他很器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李存勖听说他善于骑射,把他提拔到自己身边,李嗣源请求将他调往军中,李存勖同意了。李嗣源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军精锐骑兵“左射军”,号称“三讨军”,视他为自己的心腹之将。
此后,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成为李存勖的一员骁将。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在和后梁大将刘鄩对阵交战时,刘鄩袭击还没有列好阵势的李存勖,军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敌阵,东挡西杀,左冲右突,遏止住了敌人的攻势,掩护李存勖后撤。事后李存勖称赞他勇猛威武,抚摩着他的背脊说:“大将门下出强将,这话不错啊”,并颁赐给他财物,又亲自送给他酥食。石敬瑭由此而名声远扬。
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还多次救过他的岳父李嗣源。后梁贞明三年(917年)李存勖、李嗣源与刘鄩战于莘城,李嗣源与石敬瑭陷于阵中,石敬瑭挺身挥剑,来回辗转苦斗,奔跑数十里,大败刘鄩。后梁贞明四年(918年)晋军和后梁大将贺瑰激烈争夺黄河沿岸时,晋军先攻下了杨柳镇(今山东东阿东北),李嗣源却中了刘鄩的埋伏,危急时刻又是他这个爱婿率军殿后,拼死掩护他撤退,才得以领兵突出重围。不久后,梁晋又大战于胡柳陂,由于李存勖的冒险出战,使大将周德威不幸战死,石敬瑭又率领他的左射军和李嗣源一起重整军队,将后梁军队杀得损失殆尽。
后梁龙德元年(921年),石敬瑭跟随李嗣源在德胜渡击败后梁大将戴思远,斩首两万多人。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在胡卢套作战,后唐军队逐渐败退,石敬瑭迎着敌军精锐,拔出长剑,杀开血道,用身体保护李嗣源撤退,敌人干望着他,无人敢上前阻击。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观察梁军阵地杨村寨,部下都没有披甲,突然敌军出其不意,用武器掩袭李嗣源,兵刃将要刺到李嗣源背部,石敬瑭手持战戟冲上前,用力一击,几个凶悍的敌人从马上滚落下来,李嗣源才免于一死。这一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在邺城继承皇位,改年号叫同光。派李嗣源越过黄河,孤军深入袭取郓州。郓人开始没有发觉他们,石敬瑭率领五十个骑兵跟随李嗣源渡过济水,突袭东门进到了城内,郓兵前来阻击,石敬瑭被刀刺中,仍像羽翼那样保护李嗣源,把士兵部署在大道上,坚守不移,等到后续骑兵接连不断地到来,才攻取了郓城的中心地带,而占据了郓城。接着平定汴水,灭掉了后梁宗室,成就了庄宗一统天下的局面,促成李嗣源建立不朽的功绩,其中石敬瑭与李从珂功劳最大,庄宗时石敬瑭官位不显赫是因为不喜欢自我夸赞的原因,这只有李嗣源心里明白。
石敬瑭不仅在战场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难题时又是他为李嗣源分析局势,指点迷津。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劝李嗣源顺应时势,在兵乱时追求帝位。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在赵在礼兵变魏博时,朝廷派遣元行钦去招降而未成功,大家议论纷纷,认为非李嗣源不能招降赵在礼,李存勖于是任李嗣源为统帅,派去镇压,但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北)时,自己的军队也发生了兵变,请求李嗣源在河北称帝。李嗣源对李存勖没有二心,接受了霍彦威的劝谏,这时就想只身回去向李存勖言明真情。石敬瑭极力反对他这种不明智的做法,他说:“岂有在外领兵,军队发生兵变后,其主将却没事的道理?况且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势迅速南下。我愿领骑兵三百先去攻下汴州,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处。得之则大事可成。”李嗣源这才醒悟过来,立即派他领兵先行,自己随后跟进。石敬瑭在黎阳(今河南浚县)渡过黄河,占领汴州。等到李嗣源进入汴城,庄宗也亲自率领军队到达离汴城五里路的西北部,庄宗登上高城叹息说:“我不能成就大事了!”因此跟随庄宗的士兵大量溃散,前来归顺李嗣源。李嗣源马上派遣石敬瑭率领士兵担任前锋,奔赴汜水关,不多久,庄宗遇内乱而亡。同月,李嗣源进入了洛阳,嘉奖石敬瑭的功劳,由总管府都校提拔为陕州府兵马留后。最后终于李嗣源像石敬瑭预料的那样登上帝位。
石敬瑭也因功被加封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保义军节度使,还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后唐天成二年(927年)二月,加封检校太傅兼六军诸卫副使,进爵位封为开国伯。十月,任御营使,快速地平定汴州节度使朱守殷的叛乱。因功擢升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总指挥使兼六军诸卫副使,加封爵位为开国公,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名号。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加封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唐尹、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又加封驸马都尉。后唐长兴元年(930),加封检校太尉。九月,东川节度使董璋叛乱,石敬瑭任东川行营都招讨使,兼理东川行府事务。次年,因蜀道险要艰难,粮食运输不能供上,明宗下令班师回朝。四月,又兼任六军诸卫副使。六月,改任河阳节度使,仍兼握兵权。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秦王李从荣上奏北方契丹、吐浑、突厥犯边,需要一名大将统帅边军,众臣认为只有石敬瑭和康义诚能够担当。石敬瑭本来就不愿做禁军副帅,自愿北上。十一月四日,石敬瑭加封兼任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另兼职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地军队蕃汉马步军总管,改赐“竭忠匡运宁国功臣”名号,掌握了河东这块后唐起源地区的军政大权。第二天,在中兴殿宴饮,石敬瑭捧杯为明宗祝寿,趁便上奏说“:我虽微小怯懦,想到边陲大事,岂能不竭力尽忠,只是我远离京都,长久见不到皇上,不能随时申报。”石敬瑭再拜告辞,明宗流泪打湿了衣襟,左右近臣奇怪皇上过度悲伤,后来果然从此与石敬瑭永诀,没能再度相见了。
十二月,李嗣源病死后,石敬瑭听到消息,像丧失父母一样悲痛不止。后唐应顺元年(934年),李从厚继位,是为后唐闵帝。石敬瑭被加授中书令,调任镇州(今河北正定)成德军节度使,让在陕西的李从珂任河东节度使。李从珂因此发动了岐阳兵变,最后用眼泪使李从厚派去镇压他的将士归降于他,然后领兵杀向洛阳。李从珂又让石敬瑭去商议军国大事,石敬瑭在路上遇到从洛阳逃出来的李从厚,李从厚的随将嫌石敬瑭不保李从厚,短兵相接后,石敬瑭就将李从厚的随从全都杀死,然后将李从厚幽禁起来,去向李从珂请功。最后李从珂派人将李从厚杀死。
李从珂继位以后,任石敬瑭为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虽然石敬瑭帮他除掉了李从厚这个后患,但并没有信任
他,反而将石敬瑭当成最大的威胁来对待。想尽办法要将他调离河东这块根据地。
在石敬瑭到首都参加完李嗣源的葬礼之后,也不敢提出要回去,害怕李从珂起疑心,所以整天愁眉不展,再加上他当时有病,最后竟瘦得皮包骨,不像个人样。妻子李氏赶忙向母亲曹太后求情,让李从珂放石敬瑭回去。李从珂虽然不是曹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曹太后从小对他如同亲生一样,又见石敬瑭病成这样,估计难以构成什么威胁,于是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让石敬瑭回到了河东。没想到这次竟是纵虎归山,后唐亡于他手。
石敬瑭回去之后,更是小心防范,其妻李氏有次回去参加李从珂的生日宴会,想早点回来,李从珂却醉醺醺地对她说:“这么着急回去,是不是要和石郎造反呀?”李氏回来告诉了石敬瑭,这使石敬瑭更加相信李从珂对他疑心很重,因为酒后人常说些平时不想说的话。从此石敬瑭就开始为以后做充分的准备。一方面在首都的来客面前装出一副病态,说自己没有精力治理地方政务,以此来麻痹李从珂;另一方面,他几次以契丹侵扰边境为名,向李从珂要大批军粮,说是屯积以防敌入侵,实际是为以后打算。李从珂被他蒙在鼓里,屡次上当,但石敬瑭的部下却看了出来,在朝廷派人慰劳将士时,有的人就高呼万岁,想拥立石敬瑭做皇帝以功邀赏。石敬瑭害怕事情泄露,就将领头的将士共三十六人杀死。
为防止以后有变时措手不及,石敬瑭决定试探李从珂,就上书假装辞去马步兵总管的职务,让他到别的地方任节度使,如果李从珂同意就证明怀疑自己,如果安抚让他留任说明李从珂对他没有加害之心。但李从珂却听从了大臣薛文通的主意,薛文通说:“河东调动也要反,不调动也会反,时间不会太长,不如先下手为强。”后唐清泰三年(936)五月,改任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又改赐“扶天启运中正功臣”名号。
接着降诏催促石敬瑭前往郓州就任,这下刺激得石敬瑭慌不择路地派遣桑维翰勾结契丹做了儿皇帝,从此留下百世骂名。石敬瑭先装病不走,然后又要求李从珂让位给李嗣源的亲生儿子李从益,说李从珂是养子,不应该继承皇位。李从珂就下令罢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职,然后派兵讨伐,命张敬达领兵攻打太原。安重荣、安元信、安审信率军来援,张万迪等人率军来降。这个月里,城外围军进攻得非常激烈,石敬瑭亲自抵挡飞箭流石,人心虽然坚定,但仓里的粮食却逐渐匮乏。
石敬瑭早有计划,见兵临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计划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并向其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刘知远(即后汉高祖)认为条件太屈辱,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多,但石敬瑭在
桑维瀚的支持下一意孤行。
正愁没机会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领兵从雁门关南下来救石敬瑭,最后偷袭大败后唐军队,杀死一万多人。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十一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石敬瑭则将幽云十六州,即今天的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了契丹。十六州是:幽(今北京市)、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县)、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音归,原属北京怀来,今已被官厅水库所淹)、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山西灵丘)、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石敬瑭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再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被后人所谴责的主要是割让土地,不仅使中原失去大片领土,而且使契丹轻易占领了长城一带的显要地区,此后,契丹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到黄河流域,中间没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为中原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实际丢的不仅有16州,李嗣源统治时期丢了平州,宁州和营州在后唐灭后梁之战时被契丹趁机夺取。此外后晋杜重威投降后,耶律德光派耿崇美诱降,易州刺史郭固被杀,易州也被契丹占领。
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后唐张敬达。
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承
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幽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
石敬瑭在太原柳林(现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西柳林村,俗称柳林庄)称帝伊始,卢龙节度使北平王赵德钧,厚以金帛贿赂契丹,亦欲倚仗契丹以取中原,仍许石敬瑭镇河东。契丹主因当时困难重重,欲许赵德钧之请。石敬瑭闻讯大为惊惧,急令掌书记官桑维翰见契丹主。桑维翰跪于契丹主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不立,苦苦哀求契丹放弃赵德钧之请。契丹主从之,并说桑维翰对石敬瑭忠心不二,应该做宰相。石敬瑭遂以桑维翰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同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亡。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车驾入汴州,翌年(938年),升汴州为东京开封府。时晋朝新得天下,藩镇多未服从,兵火甚多,府库空虚,民间贫穷,但契丹仍贪求无厌。为解决财政危机、巩固政权,石敬瑭采纳了桑维翰的建议,推诚弃怨,以抚藩镇;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库;通商贾,以事货财;卑辞厚礼,以事契丹。
石敬瑭对于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臣”,为“儿皇帝”。每当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诏敕,除岁输30万布帛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便不时赠送好奇之物,以致赠送玩好奇异的车队相继以道。
石敬瑭虽推诚以抚藩镇,但藩镇仍不服,尤耻臣于契丹。大同节度使判官吴峦,闭城不受契丹命。应州指挥使郭崇威,挺身南归。
后普天福二年(937年),天雄节度使范廷光反于魏州,石敬瑭令东都巡检张从宾讨伐,但张从宾与之同反。继而渭州也发生兵变。是年,契丹改国号“大辽”。侍卫将军杨光远自恃重兵,干预朝政,屡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服从之。后晋天福四年(940年),杨光远擅杀范廷光,石敬瑭因畏惧杨光远,以致不敢法问。
后晋天福六年(942年),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困耗中原,并表示与契丹决一死战。石敬瑭发兵斩安重荣,并将其头送与契丹。
石敬瑭晚年尤为猜忌,不喜士人,专任宦官。由是宦官大盛。由于吏治腐败,朝纲紊乱,以至民怨四起。游牧在雁门以北的吐谷浑部,因不愿降服契丹,酋长白承福带人逃到了河东,归刘知远。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契丹遣使来问吐谷浑之鼎,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忧郁成疾,于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
在称帝之前,石敬瑭不管是自己还是治理地方政
务,都很节俭,但做了皇帝后就开始奢侈起来,他的宫殿都用黄金、美玉、珠宝等物装饰得富丽堂皇,建国之初,首都定在洛阳,后来又嫌其破旧,就迁都汴州(今河南开封),将汴州升为东京开封府。
为了镇压百姓的反抗,他又下令制定了许多残酷的法律,施加的刑罚也多是一些惨不忍睹的方式:割舌头,将人肢解,灌鼻子,放在锅里蒸煮等等。
此外,他对于士人也不信任,觉得他们不为国家着想,只知道为自己的子孙谋利,所以石敬瑭又像后唐那样重用宦官,使宦官势力重新抬头。
石敬瑭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建奇功,因此进入汴京,灭亡后梁,在后唐庄宗李存勖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石敬瑭与后唐末帝李从珂的功劳最大。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效节指挥使赵在礼于魏州发动兵变。后唐庄宗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平叛,石敬瑭也一同出征。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队也发生了兵变,与魏州的叛军联合一起拥戴李嗣源为主。李嗣源本想班师回朝请罪,石敬瑭则劝他夺取汴州(今河南开封),以成就大事。李嗣源别无良策,只得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石敬瑭便自告奋勇,亲统三百骁骑为前锋,抢占汴州。然后又回兵渡过汜水(今河南荥阳汜水镇),直取洛阳。
石敬瑭为了谋求自保,向辽太宗求救。表示愿意称臣于
契丹,并答应向耶律德光行父子之礼,而且在事成之后把雁门关以北十六州的土地献与契丹。打败唐军后,接受耶律德光的册封为晋帝,他信守前言,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当时石敬瑭45岁,耶律德光只有34岁。
石敬瑭当皇帝后,常常得接待来宣诏的倨傲契丹使者,而且要跪地拜受契丹主耶律德光的诏敕。石敬瑭天福年间,后晋朝廷为了免起兵端,上上下下对契丹人尊敬无比,但契丹的使者来后,无礼骄横、横加斥责时有不得不卑躬屈膝地应酬。大臣中除了桑维翰少数几个人外,都对契丹人有气,主张抵御契丹。石敬瑭也曾动摇过,但看了桑维瀚的长篇奏折,又觉得当儿皇帝好处较多,所以一直到死也没有自己扔下儿皇帝这顶帽子,还是他的儿子为他出了一口恶气。虽然石重贵最后由于主将投降而流亡契丹,但两次战胜契丹兵还是对于中原人民的抗辽斗争起了鼓舞和促进作用。石敬瑭卑事契丹,每年进贡帛三十万匹,也不能绝对说没有一点好处,他当皇帝的六年在客观上为中原人民带来了短时的安定,但是,割让十六州又使他的这一点点小功劳化为乌有,因为他的儿子在抗击契丹时已经没有险要可守,终使中原又遭战火蹂躏。
纵观石敬瑭之一生,起初靠骁勇善战发迹,继而因廉政而扬名。在战乱频繁之际,他借契丹人的援助问鼎中原,建立了后晋王朝。由于甘当百依百顺的“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外族,并且每年给契丹贡送布帛三十万,以换取契丹人对自己皇位的支持,从而将北方的百姓拱手送到契丹人残酷的铁蹄统治之下。从此,中国有了“儿皇帝”这一可耻的称呼。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做法,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直接导致以后黄河以北、以东地区的北方土地几乎无险可守,袒露于外族的威胁之下,为后来四百余年间契丹、女真、蒙古族南下入侵中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资治通鉴》:“推诚弃怨以抚藩镇,卑辞厚礼以奉契丹,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数年间,中国稍安。”
《旧五代史》:“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旰食宵衣,礼贤从谏”、“以絁为衣,以麻为履”
李从珂:“石郎于朕至亲,无可疑者;但流言不息,万一失欢,何以解之?”
耶律德光:“吾三千里赴难,必有成功。观汝气貌识量,真中原之主也。吾欲立汝为天子。”
刘知远:“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沙守荣:“公明宗爱婿,富贵相与共之,忧患亦宜相恤。今天子播越,委计于公,冀图兴复,乃以此四者为辞,是直欲附贼卖天子耳!”
郝经:“称臣呼父古所无,石郎至今有遗臭。”
《旧五代史·卷七十五》
《新五代史·卷八·晋本纪第八》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
高祖父:石瞡,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和沙陀军都督朱耶氏从灵武入关归附唐朝,唐宪宗李纯嘉奖他,把他派到河东阴山府任副校,因守边有功历官至朔州刺史。后晋天福二年(937),追封为孝安皇帝,庙号靖祖,陵墓称作义陵
高祖母:秦氏,追封谥号为孝安元皇后
曾祖父:石郴,早逝,追封左散骑常侍,尊奉为孝简皇帝,庙号为肃祖,陵墓称惠陵
曾祖母:安氏,追封谥号为孝简恭皇后。
祖父:石翌,曾任振武军防御史,追封尚书右仆射,尊奉为孝平皇帝,庙号睿祖,墓寝称康陵
祖母:米氏,追封谥号为孝平献皇后
父亲:石绍雍,本名臬捩鸡,善于骑马射箭,胸怀长远大志,服侍李克用、李存勖两代,多次创立战功,仅次于周德威,历任平州刺史、洺州刺史,死在任上,追封为太傅,尊奉为孝元皇帝,庙号宪祖,墓寝称昌陵
母亲:何氏,追封谥号为孝元懿皇后。
石敬儒
石敬威
堂弟
石信
石敬赟
石敬晖
李皇后:即永宁公主,是后唐明宗李嗣源(又名李亶)的女儿,
亲子
剡王石重允:按”郯王以下诸王传,《永乐大典》原阙“。《欧阳史》云:重允,高祖弟也,亦不知其为亲疏,然高祖爱之,养以为子,故于名加“重”而下齿诸子。《通鉴·齐王纪》:高帝少弟重允早卒
出帝石重贵:石敬瑭的养子,也是其侄子。于石敬瑭死后继承皇位,数年后契丹征晋,国破被俘。石重贵被俘四年后病死,终年51岁。
●女儿
长女 长安公主
治理河东时,好多事他都要亲自处理,尤其是一些疑难的案子。有一次,一个小店的妇人和军士争执,告到官府,妇人说:“我在门外面晒谷子,被他的马吃了很多。请大人明断。”军士却说冤枉,但又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石敬瑭就对断案的属吏说:“他们两个人争执不下,那用什么判断是非呢,你给我把马杀掉看看肠子里到底有没有谷子。有就杀军士,没有就杀妇人。”于是就将马杀死了,马的肠子里没有谷子,证明是妇人在诬陷军士,想讹诈他钱。石敬瑭就下令将那个刁妇处死了。
处死确实有些重了,但五代时的法律就是这个特点:立法重,处刑残忍。像凌迟即民间说的千刀万剐这种残酷的刑罚也经常用。这次处死妇人以后,境内肃然,再也没有人敢耍刁欺负别人了。
石敬瑭断案有时也用情理处理,这反而使一些棘手的事迎刃而解,当事人也都心服口服。
有人卖地给他分居的哥哥,价钱没有讲好,弟弟就要卖给别人。买主为防以后哥哥找麻烦,就让弟弟拿哥哥同意转卖的书面文书来。哥哥不肯给,弟弟就告到官府。县令认为兄弟俩都理屈,然后送到石敬瑭那里请他处罚,石敬瑭说:“人之所以做不义之事,是由于我这个父母官新来,没有及时教育百姓,我很惭愧。如果论他们的是非,哥哥得到好地,弟弟卖个好价钱,说有理都有理,说无理则都无理,但哥哥作为兄长不对的地方多一些,应该重打哥哥一顿板子。至于地,就卖给出高价的人。”大家听了,都很佩服他将这个棘手的案子断得如此明了。
对于这个儿皇帝,历史上还是有人认为他是天意使他登上了帝位。这方面很普通的就是用一些离奇的传言附会他。石敬瑭原是后唐明宗的女婿,在宫中人们称他为石郎,在李从珂进攻洛阳时,石敬瑭也从太原领兵赶去,据说当时京城夜里有很多狼乱窜,不少跑进了皇宫里,李从厚便让人射狼。因为“射”与“石”音相近,“狼”又与“郎”同音,因此用这件事影射石敬瑭。
还有一件事说在后梁初年,潞州(今山西长治)有百姓伐树,树倒后竟自己分成了两半。里面有六个字:天十四载石进。朱温将树藏到库中,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等到石敬瑭当了皇帝,就有人出来说,从后唐李存勖建国到石敬瑭称帝正好十四个年头,“天”指的是李存勖在天右二十年继位。而“石进”指的是石敬瑭建立后晋,“进”和“晋”同音。还有人说,在后唐末帝李从珂老家镇州(今河北正定)祖居旧屋的旁边有座寺庙,庙里的一尊石像无故摇动起来。以此来影射石敬瑭要动摇后唐的江山社稷。在封建社会,神灵和迷信盛行,有的是百姓用巧合的事附会,有的却是当权者或者皇帝本人授意他人故意编造的。不管怎样附会,石敬瑭的恶名在历史上很难抹掉了。
石敬瑭靠契丹的支持,也是靠武力得了帝位,和他原来一样的各地将领们也想做这个皇帝宝座,所以反叛的接连不断。再加上石敬瑭称帝后,用人和施政措施不当,民心开始背离,这又给属将们作乱提供了借口和有利时机。
镇守魏州的节度使范延光觉得总被石敬瑭猜疑,为防以后生变,就先在魏州叛乱称帝了。石敬瑭派去的杨光远不但没有攻击范延光,反而和他合伙反叛,石敬瑭的两个儿子也先后被杀。最后叛乱虽然平息,但两个儿子却失去了,叛乱给石敬瑭的打击很大。
后来,镇州的节度使安重荣也在北方叛乱,他对石敬瑭卑事契丹非常不满,经常斥责路过的契丹使节。最后安重荣由于部将投降而失败,自己也被杜重威杀死,但这两次大的叛乱使本来心里就对仰契丹人鼻息而憋气的石敬瑭更是急火攻心,对于其他的将领也无法信任了,病情也开始加重,在安重荣叛乱的第二年,石敬瑭就死去了。给儿子留下了一堆烂摊子,儿子石重贵继位后,仅四年晋朝就被叛降的将领和契丹一起灭掉了。
石敬瑭是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是“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其实,更客观公平地来看,在五代乱世,一切僭越乱伦皆已司空见惯,石敬瑭身为沙陀人(西突厥的一支别部),所侍奉过的后唐三姓四任皇帝中,就两次出现兄弟间反目成仇、兴兵夺位的情况,所以于他而言,帝梦心切者不择手段取之,没什么不能接受的。甘愿认贼为父确实无耻,但今人指责他“置国家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也实在是有些要求过高了。
事实上,中原王朝即使是在强盛如汉唐的时代,也都出现过对外族称臣、和亲或纳贡的情况。石敬瑭遗臭万年的重要原因在于他的割让幽云十六州之举,对后世的影响实在太大,在此后至少四百年时间里直接改变了中原王朝的命运,自然不容易被后人忘记。
十六州自东向西包括了今天的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基本上都分布在长城的内(南)侧,也即长城这条重要军事防线背后的战略支撑点,其中瀛、莫二州已深入到河北腹地数百里。失去了这一片山势险峻的地区,中原王朝的整个北方就失去了一条阻击“胡人铁骑”的天然军事屏障,南下千里再无险可守,直至黄河岸边全部是一马平川,中原从此门户大开。此后四百年间,对于每一个中原王朝来说,收复幽云十六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个梦想。
北方的政权在获得了燕云之地以后,一方面掌握了对中原长驱直入的军事便利,另一方面,由于燕云地区的农耕经济与北国的游牧经济形成了良性互补,也极大地促进了北国整个的社会发展,也就更成为中原王朝的劲敌。幽云十六州直到明朝建立时才又重新回到中原国家的版图。其实在当时,想达到让契丹出兵相助的目的,只要多送钱物,也是可以实现的。
1988年电视剧《兵权》:元华饰演石敬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