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德,生卒年不详,南越明王赵婴齐次子,南越哀王赵兴异母兄,西汉时期南越国最后一代王,公元前112年―公元前111年在位。
赵建德初封术阳侯。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发动政变,杀害南越哀王赵兴,拥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朝派兵攻打南越国,擒获赵建德,南越国灭亡。
赵建德是南越明王赵婴齐的长子,其母橙氏是南越(今广东揭阳)人,越族橙姓,通常称她为“揭阳橙女“。橙氏原是当地植橙世家之女,赵婴齐在前往汉朝当人质之前娶她为妻,生下长子赵建德。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赵婴齐被其父南越文王赵眜送往汉朝当人质,又娶邯郸樛氏做姬妾,生下儿子赵兴和赵次公。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赵眜去世,赵婴齐继承王位。赵婴齐继位后,没有按常理把长子赵建德立为太子、把妻子橙氏立为王后。而是把赵兴立为太子,把爱妾樛氏立为王后(樛王后)。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赵婴齐去世,年幼的赵兴继承王位,成为南越国第四代王,其生母樛王后当上王太后,赵建德获封术阳侯。同年,汉武帝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国,前往告谕赵兴和樛太后,让他们比照内地诸侯进京朝拜汉武帝。此时赵兴和来自中原的樛太后都愿意归属汉朝,但掌握南越国实权的丞相吕嘉却极力反对,并由此产生叛乱之心。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韩千秋和樛太后的弟弟樛乐,率兵两千前往南越国准备刺杀吕嘉。当韩千秋和樛乐进入南越国之后,吕嘉先发制人,领兵攻入王宫,杀害赵兴、樛太后和汉朝的使者,同时拥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并派人告知苍梧王赵光以及南越国属下各郡县官员。这时韩千秋的军队进入南越境内,攻下几个边境城镇。随后,南越国人佯装不抵抗,并供给饮食,让韩千秋的军队顺利前进,在走到离番禺四十里的地方,南越国突发奇兵进攻韩千秋的军队,把他们全部消灭。
接着吕嘉派人把汉朝使者的符节用木匣装好,并附上一封假装向汉朝谢罪的信,置于汉越边境上,同时派兵在南越国边境的各个要塞严加防守。汉武帝得知后,非常震怒,他一方面抚恤死难者的亲属,封韩千秋的儿子韩延年为成安侯,封樛乐的儿子樛广德为龙亢侯;一方面下达出兵南越国的诏书。
同年秋天,汉武帝调遣罪人和江淮以南的水兵共十万人,兵分五路进攻南越国。第一路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从长沙国桂阳(今湖南境内)出兵,直下湟水;第二路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从豫章郡(今江西境内)出兵,直下横浦;第三路和第四路是归降汉朝受封侯爵的两位南越国人为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从零陵(今湖南境内)出兵,然后一路直下漓水(今广西漓江),一路直抵苍梧(今广西境内);第五路以驰义侯利用巴蜀的罪人,调动夜郎国的军队,直下牂柯江;最后都在番禺会师。
这场战争十分激烈,持续一年,一直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天,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精兵,抢先攻下寻峡,然后攻破番禺城北的石门,缴获南越国的战船和粮食,乘机向南推进,挫败南越国的先头部队,率领数万大军等候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军队。路博德率领被赦的罪人,路途遥远,与杨仆会师时才到一千多人,于是一同进军。杨仆率军在前边,一直攻到番禺,赵建德和吕嘉都在城中固守。楼船将军杨仆选择有利的地形,将军队驻扎在番禺的东南面,天黑之后,杨仆率兵攻进番禺城,放火烧城。而伏波将军路博德,则在城西北安营扎寨,派使者招降南越国人,赐给他们印绶,并让降者回去招降其它的南越国人,因为南越国人久闻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威名,天黑又不知道路博德有多少军队,于是纷纷投奔路博德的旗下,黎明时分,城中的南越守军大部分已向路博德投降。
吕嘉和赵建德见形势不妙,在天亮之前率领几百名部下出逃,乘船沿海往西而去。路博德在询问投降的南越国人之后,才知吕嘉和赵建德的去向,并派兵追捕他。路博德的校尉司马苏弘擒获赵建德,原南越国郎官孙都擒获吕嘉。
吕嘉和赵建德被擒之后,南越国属下各郡县不战而下,纷纷向汉朝投降,南越国灭亡。汉武帝将原来的南越国属地设置九个郡,直接归属汉朝。
赵建德在位时间极短,而且是在丞相吕嘉叛乱杀死第四代南越王赵兴后,被吕嘉匆匆推上王位,南越国的实权始终掌握在吕嘉手中。吕嘉叛乱后,使汉武帝找到出兵南越国平乱的借口,在汉朝十万大军的攻击下,南越国终于走向覆亡,赵建德也成为南越国的末代君主。
黎文休:“吕嘉之谏哀王及樛太后,使毋求为汉诸侯,毋除边关,可谓能重越矣。然谏不从,义当尽,率群臣于朝廷,面陈帝臣汉帝越之利害,庶几哀王太后有所感悟。若犹不从,则引咎避位,不尔则用伊、霍故事别选明王子一人代位,使哀王得如太甲、昌邑保全性命,则进退不失。今乃弑其君以逞私怨,又不能以死守国,使越分裂而入臣汉人,则吕嘉之罪有不容诛者矣。”
吴士连:“五岭之于我越者是为险塞,国之门户,犹郑之虎牢,虢之下阳也。帝越者固宜设险守国,不可使之失也。赵氏一失其守,国亡统绝,土宇瓜分,我越又分,南北之势成矣。后有帝王之兴,地险已失,复之必难。故征女王虽能略定岭南之地,不能据得岭险,旋底于亡。士王虽复全盛,然犹为当时诸侯,未正位号,没后又失之。而丁、黎、李、陈止有交州以南之地,不复赵武之旧,势使然也。”
《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大越史记全书·赵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