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历史 >

王映斗简介_清代有名的教育家,官至大理寺卿

网友

王映斗 清代有名的教育家,官至大理寺卿

王映斗

  • 中文名:王映斗
  • 出生地:海南
  • 出生日期:1797
  • 逝世日期:1878
  • 职业:古代官员

王映斗介绍

王映斗(1797~1878),字运中,号汉桥、瀚峤。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人。

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府廪善生员选为拔贡,朝考第一名,被选派在户部江西司任职。数月后因母病回乡探望。母病故守丧3年后赴京任职,升为部额外主事。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士,留任户部。3年后转为陕西司主事,续升为该司员外郎,二十九年(1849年)升为户部四川司郎中。咸丰元年(1851年),升鸿胪寺少卿,奏准回乡祭葬亡父,守丧3年。八年(1858年)十一月升为内阁侍读学士,后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同治二年(1863年)调任奉天府(今辽宁省沈阳市)丞、提督学政。六年(1867年)调回京城,历任太仆寺卿、大理寺卿。九年,因年老有病,获准致仕归休。途经省城广州,抚军李福泰等挽留再任越华书院讲席。2年后辞归故里。

居家期间,主编《定安县志》。一生诗文甚丰,惜未刊行。

王映斗人物生平

王映斗(1797—1878),字运中,号汉桥、瀚峤。清代广东(现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人。官至大理寺卿(二品)。与其次子同朝进士,时人称之“父子进士”,为宋代至清代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中的一对。为人诚直正大,为官公正廉明,关心人民疾苦,爱国忧民。是清代有名的教育家,培养出状元、探花之才。藏有许多书籍作品,但遗世至今却寥寥无几。

王映斗,“生而显异,读书过目成诵……海外无双”(《定安县志》卷上),加上勤奋好学,学业蒸蒸日上。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王映斗考进县学,成为县学生员;稍后,再考入府学,成为府学生员。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再由享有伙食补助费的府廪膳生员,进补拔贡,接着参加会朝考名列前茅,获一等,被安排在户部江西司当小京官,管理户口、财赋。但他只当了几个月的官,就因慈母与世长辞,请假归里守丧3年。后赴京擢任户部额外主事,任职6年。 道光十四年(1834年),即他37岁那年,在北京天顺府参加省选拔举行的考试中,中了副榜举人。过了10年,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京参加殿试,中了二甲第14名进士。

此后,由于他在官府任职多年,工作经验丰富,表现干练,为人高风亮节,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户部云南司主稿转为陕西司主事。翌年,另任陕西司员外郎(司的副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晋升为司的正职四川司郎中。一直在京户部任职25个年头。清文宗奕詝(咸丰帝)即帝位后,对王映斗的才华和为人颇为赏识,特令他随相国前赴祖国东南沿海省份,在浙江省清理仓库、校阅营伍,还趁机查检东南两河节浮费,裁减冗员。因为他人尽其职,成绩卓著,声名大震,被提升为鸿胪寺少卿,负责礼仪方面的事务。在这期间,严父丧亡,回里守丧3年。其间有一年的5月,粤督徐广籍知晓王映斗学富五车,教学有方,乘他奔丧在家,特聘他出任省城掌管越华书院,时间长达7年之久。在其掌教期间,他发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运用独特的教学技巧,谆谆善诱,培养出不少名望很高的社会名流。广东籍的梁跃权中状元、李文田中探花,潘衍、潘桐兄弟竞官至太史。这些充分体现了王映斗教学的才能和成绩卓著,为世人所爱戴。

迄至咸丰八年(1858年)5月间,王映斗复官京城,经过投递奏折请求,蒙皇上的召见,并于同年10月,补原官职鸿胪寺少卿。翌年11月,擢升为给皇上讲学的内阁侍读学士。咸丰十年(1860年)充任恩科会试同考官、皇帝的后勤长官光禄寺卿。一段时间后,先后授太常寺少卿和掌管刑狱、处理重大司法案件的大理寺少卿。清穆宗载淳于同治二年(1863年)元月,调奉天府丞,提督奉天学政,负责管理教育方面的重任。6年任满,秋季返回北京复职。然而,奉天(今辽宁省)乃满洲民族的发祥地,王映斗能获满清朝庭的信任,有机会到这些地方去担任教育工作,实在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其间,王映斗大胆对这里的文教所存在的时弊,进行严厉的改革,促进其文风的发展,深受社会的赞许。1864—1865年的两年中,王映斗历任相当于今天中央政府部级的太仆寺卿、太堂寺卿、大理寺卿。同治九年(1870年)3月,因年老多病,祈归。途经省城,抚军李福泰知晓,热情地把他挽留再次主持越华书院,时年已七旬了。在年迈力衰之时,勉强坚持了两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坚决要求归里。王映斗人老志不衰。他为发挥人的价值,在家居4年中,人格高尚,全心全意为人类多作奉献,在有生之年写了不少诗文、公牍和家谱,但都没有编成专集,亦没有付印,因而荡然无存,仅是由他主持编纂的《定安县志》传世。

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知名度很高的王映斗,在家逝世了,享年八十一岁。他的次子王器成,字公辅,号心农,又号晚愚。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累官至刑部主事。乡人为表达对他们父子俩的深情厚意,尊称他们俩为“父子进士”。

王映斗风华少年

嘉庆二年(1797),王映斗出生在定安县春内村一普通人家。据其家谱记载:渡琼始祖为王居正,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过琼,繁衍后代。明代,其中的一支文祥公游历至春内村,看到土壤肥沃,田园广阔,于是在此置地定居,繁衍生息,为春内村一世祖。映斗为第八世,其父王元魁年幼失怙,忠厚正直,仗义疏财,助人为乐,毫无骄矜;以子映斗责,诰赠资政大夫,援例授按察司照磨衔。映斗兄弟三人:二弟王映台,三弟王映碧(夭折);姐妹三人,均系同一父母所生。映斗妻莫氏,东一图南村(今定城镇排坡村)人,中举人前所娶。莫氏父母只生她一人,出生时天空全变红,家里水井变干。传说出现此现象,意味着夫家将发外家财。生二男二女,长子匠成,二次子器成。

王映斗从小聪明伶俐,吟诗作文,一气呵成。幼年在家读书,10多岁入庠,旋而府学,深得名师点教,文思大进,为日后高中科甲夯下了坚实的基础。道光五年(1825)被朝廷选派任户部江西司小官员,从此远离故土,走出春内村,踏上了仕途。

王映斗长任京官

王映斗书法

王映斗从小勤奋努力,立志为国为民。他在大陆从政为官四十多年,从户部江西司小官员到大理寺卿(正二品衔)。从事过财务、民政、后勤、文教、礼仪、政法等方面的工作,为国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实事。

道光五年(1825),王映斗由府学廪膳生选为拔贡生。他肯学好问,勤奋努力,品学兼优,考试成绩优异,被朝廷选派在户部江西司当一小官员。不久,因母亲生病亡故,奔家举葬,守丧三年。三年后回到京都,官复原职,他在他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工作,认真负责,不耻下问,深得上司的爱戴和同僚的尊敬。1834年晋升为户部额外主事(职位仅次于员外郎)。1835年,顺天府乡试(省试)考中举人,1844年,殿试(会试)考中二甲第十四名进士,被安排在户部云南司任正主稿。云南司管理全国八个省份的漕粮,是户部最重要的一个部门。王映斗上任后,由于多年从事户部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各个重点难点环节十分熟悉,极快进入角色。在工作中碰到辣手问题,他胸有成竹,料理自如,有紊不乱,许多难题迎刃而解。别的部门有什么疑难,他总是主动协调,帮助解决,深得大司农赛尚阿、祁俊藻的器重。

张岳崧病逝后,道光二十六年五月,王映斗与琼州籍官员及乡绅联合向当局公呈,请批准张岳崧入祀定安文庙乡贤祠,让后人供奉。

道光二十七年(1847),映斗调任户部陕西司主事。同年十月,户部左侍郎柏公俊奏请朝廷批准王映斗协助他一起往山东查办捻匪。正好这个时候,老相国英季、仓帅芝昌奉朝廷之命前往浙江清查仓库,巡视军营,检查东南两河,敷张浪费、人员精简和江苏折漕事件等情况。朝廷于是在六个部中挑选有才干的能人,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筛选,映斗被选中并派随往浙江等地巡查。在巡查过程中,遇到通州石霸州判任元贪赃枉法,致使水潮湿米一案多年悬而未决,在当地影响极大。王映斗被派往调查审理此案,接案后,他深入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明查暗访,力拒干扰,小小的线索也不放过,终于辨明是非,查明真相。他公正廉明,秉公执法,极快就判决了这一积案。惩治了案犯,打击了腐败,众人无不惊叹,万分佩服。

1850年,咸丰皇帝即位之初,下诏天下,广招贤才。大司农赛尚阳、祁俊藻两人以映斗聪明能干,才智过人,便举文推荐。咸丰皇帝亲自考察,果然贤能,是年五月将其提任鸿胪寺少卿(九卿之一,少卿为副职,是接待宾客的礼仪官)。这一职务事务较少,工作轻松,只管一些礼仪之事。他并不因此闲职而消沉,而是默默地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1859年,晋升为内阁侍读学士,为皇帝讲学,协助皇帝批阅奏本,稽查西四旗觉罗学。1860年,咸丰庚申恩科任会试同考官。不久,调任光禄寺卿(掌管皇室祭品、膳食、招待酒宴的官员),太常寺卿(管理礼乐郊庙社稷事宜之官)、大理少卿(管理刑狱的官员)。同治二年(1863)调任奉天府丞(府的副职,只有满族人才有资格充任正职),兼提督学政(掌握全省生员考试黜陟之事,一任三年,大省以四品以上官员充任)。他刚走马上任,就亲自深入各地调查考察,发现属地各级地方官员贪污贿赂,巧立名目,敲剥生员,官场腐败,学风披靡。王映斗身为五省提督学政,掌管五个省份的教育工作,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暗暗下定决心:如果不整治文教机构,改革文教人事管理制度,兴利除弊,扭转被动的不良局面,使教育工作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决不善罢甘休!于是他不营私情,不留情面,调整了五个省的教育界官员,严格整治文教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严肃部属,认真整顿,革除了存在多年的弊病。事不分巨细,一定亲自检查视察,不辞劳苦,不负朝廷重托。且公正廉明,不惑奸佞,不畏权贵,不受贿赂。钻营求进者,关节不通,无缝可入,望门兴叹,称之为“铁门限”。有效地抑制了贪污腐败,学校的教学秩序焕然一新,生员的学习风气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1865年十月,流寇马贼突然作乱陪都(奉天府),全城惊动。王映斗镇定自若,稳如泰山,面无惧色,运等帷幄,从容应对。一是与将军、府尹商议对策,以坚壁清野之奇计,严阵以待,伺机打击贼寇;二是亲自迅速奏请朝廷派兵支援,歼灭匪寇。由于他策略正确,从容应对,极快就平息了寇乱,使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人民安居乐业。

1867年秋,王映斗再度调回京城,官复原职,协助皇帝批阅奏本,巡查各地文化教育情况。第二年,他被派往芦沟桥放粥厂,开展救灾救济工作,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由于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廉洁为民,言论正大,忠厚不阿,赤诚无私,极为同僚所敬重。此后两年先后升任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等职务。时人称之:“名、位、禄、寿,咸(丰)同(治)年间,琼州第一。”

光绪元年(1875),王映斗回到故里春内村。他不甘寂寞,仍然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主编总纂《定安县志》。今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有其版本。居家四年,从未涉足政府部门,干预政事,深受人们的钦佩和敬仰。

王映斗教书育人

王映斗是个学识渊博,廉洁奉公,严守节气,不阿权贵的封建士大夫。他热爱学习,尊重知识,诲人不倦,颇为重视文化教育。

道光三十年(1850),王映斗上奏疏陈述他多年未归故里,思念亲人的情结,获准后起程返乡。咸丰元年(1851)正月,刚刚回到省城广州,就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于是匆忙赶回故乡,葬祭亡父。同年五月,广东总督徐广缙往高州办公事,得知映斗守丧在家,于是写信与抚军叶名琛商量,聘请他到广州越华书院讲学。

王映斗接受邀请,到越华书院讲学掌教了七年。他在为人处世上,强调节气操守。任教期间,从来不因私事而拜访省里的官员,也不以曾任京官而干预地方公务,但有关地方利害关系的大事,一定私下向有关部门提意见。在治学上,则力求先正,以事实为依据,文章观点明确,以清真雅正为宗,文风不拘一格。由于训迪有方,在他的培养下,生徒进步极快,文行并茂,才华横溢。七年中培养出大批人才,许些成为国家之栋梁。如广东的梁耀枢中了状元,李文田中了探花,潘衍鉴、潘衍桐两兄弟均官至太史。一时声名鹊起,美名远扬。不久,晋京官复原职。旋升内阁侍读学士,为皇帝讲经论学,协助皇帝批阅奏本。

1870年,王映斗年迈力衰,上书朝廷请辞,致仕归里。途经省城广州,抚军李福泰等人亲自拜访挽留,再度在越华书院讲学二年。为国家的教育事业,继续燃烧自己,发挥余热。

王映斗父子进士

王映斗生性聪颖,读书吟诗,过目成诵,出类拔萃,记忆特强。嘉庆二十年(1815),他十九岁就考入县学读书,不久又考进府学。他的老师发现他的文章写得特别好,称为奇才,将来一定高中科甲,大有作为。道光五年(1825),王映斗以廪膳生选充拔贡,参加朝考一等。道光十五年,考中乙未科顺天乡试举人。道光二十四年,考中甲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进士,时年四十八岁。

王器成,王映斗次子,字公辅,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卒于光绪三十年(1904),享年六十六岁。官至刑部福建司主事(六品)。他少时随父在北平(京),聪明好学,为人兼虚,倜傥豪迈,不拘小节,喜交朋友,从不沾染纨绔子弟的恶习。写诗作文,落笔成章,一字不改。少年自京南旋就府试。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举优贡,咸丰八年考中顺天乡试举人,直至光绪十八年(1892),才考中壬辰科进士,时年五十四岁,故自号晚愚。其时清政府内外交团,摇摇欲坠,器成自愧无能为力,无从建功立业,心生致仕养身的思想,故又号心农。他不因父亲高官厚禄而盛气凌人,胡作非为,而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并撰联:“读书要能自出见解,处世无过善体人情”、“古来最长久人家莫非积德,天下第一般好事还是读书”等,以勉励后人。如今定安县博物馆尚藏其墨迹。

王映斗、王器成先后科考中了进士,当时人们称之为父子进士,还有一优质木制“父子进士”牌匾挂在其故居门口的门楣上。他俩是海南宋代至清代七对父子进士中的一对。

王映斗佚事佳话

王映斗铁门限

话说清咸丰年间,官场腐败,学风披靡,地方官员巧立名目,敲剥生员,贪污贿赂,相沿成风。同治二年(1863)正月王映斗调任奉天府丞兼提督五省学政。上任伊始,既不带家眷,也不带亲戚朋友,仅有一个从家乡带来跟随几十年的名叫魏仁的随从。耳闻目染举色皆浊的世风,魏仁暗自思量:我向来跟随老爷在京,未曾捞到一点油水,如今老爷调任奉天府,就象钦差大人一样,掌握5省生徒的黜免大权,这一次我要好好趁机大捞一把。就这样,魏仁便瞒着映斗偷偷接受来访者的礼物礼金。正作着发大财美梦的魏仁,怎么也没想到好景不长,不足一个月便东窗事发,被映斗发现了。

王映斗非常气愤,当天夜里便质问魏仁究竟暗地里收受他人多少礼物礼金。起初魏仁满口抵赖,拒不承认。王映斗火冒三丈,但还是忍着性子,悔叹地说:“我一向以为你跟随多年,会习于我之为人,所以不带别人,只你一个随来,没想到你竟偷偷地干出这样的勾当!”。

王映斗故居

魏仁看到老爷真的震怒了,慌忙跪下:“是……是小的错了。但小的想,跟随老爷您在京几十年,一点外快都没有,如今年近花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不趁机积攒一点,将来子孙如何过活……”

王映斗按捺不住自己,愤然拍桌,大声喝道:“住口!居然教唆起来了。我正是由于几十年来廉洁奉公,不惑奸佞,才得到朝廷的信任,委此重托,岂能容你如此胡作非为,毁我半生操守,辜负朝廷!”

第二天,映斗立即将魏仁绳之以法,“奖”40大板,将其所受赃款赃物如数退还人家,并逐回琼州府定安县春内村。部属幕僚,目见如此情景,个个懔然,各自暗暗警戒,勿越雷池。当地富豪权贵,为了弟子进阶升迁。千方百计寻觅渠道,买通人情,疏通关节,进行贿赂。但查知映斗既不携家带眷,也无亲戚朋友,更无一从半随。至于部属幕僚,个个因有前车之鉴,不敢重蹈覆辙。结果是无缝可钻,无孔可入,只好望门兴叹,称之为“铁门限”。

王映斗戏弄知县

同治八年(1870),王映斗因年迈力衰而卸仕归里。他回到故里春内村后,从不涉足政府部门,不干预地方政事,远近乡里无不钦佩敬仰。后因主编《定安县志》,常到县城办事,他不爱坐轿,却喜骑一匹枣红色白额小马。这一特点,县人皆知。

有一天,一个戏班子到定安县城演出,剧目是《火烧官衙》,其主要内容是讽刺那些专权谋私,贪污腐败的社会现象。知县自己做贼心虚,看后以为是对他莫大的讽刺,故揭其短,一时暴怒如雷,下令封箱禁演。眼看戏班子就要散伙,班主甚是焦急惊慌。街邻眼见班主又急躁又无助,便悄悄地告诉他到春内村去找进士公王映斗,把事情起因经过讲明,就有办法解决了。王映斗一生为官清廉,正大光明,向来爱憎分明,尤其憎恶那些仗势欺人,贪赃枉法,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吏。班主于是照着街邻的指点,连忙赶往春内村找到王映斗,将实情经过一一禀告。映斗听后,只是微微一笑,说:“你骑我的马到县城去告知知县大人,今晚我要到县城去看戏,并请戏班明天晚上到我村演出。”

班头骑着映斗的枣红色小马进城,把话带去告诉了知县。知县大人将信将疑,后来看见了那匹枣红小马,才慌张起来。知县大人一面催促张罗演出,一面派人探风报信,自己则全副官装,在书房里正襟危坐,恭候映斗。可那“父母官”大人哪知道映斗并不来看戏。心里嘀咕:进士公迟迟没来,究竟是什么缘故,但又不敢怠慢,只好提心吊胆地白白恭候了大半夜。

戏班演出结束后,全班人马立刻收拾行装匆匆走了。知县大人眼瞪瞪看着戏班子溜走,又遭此般戏弄,肚里好似开了个杂酱铺;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只是气急败坏,无可奈何。

王映斗戳棺责弟

王映斗多年在京为官,但对家里的晚辈管教甚严。他的次子王器成勤奋好学,聪明伶俐,考中进士,成为“父子进士”之家。可他的弟弟王映台,一向为人乖僻,常常遭到映斗的训斥。

话说光绪年初,定城南门街有个叫“狗百中”的人,在县文庙(圣殿)附近建房,挡住了文庙左侧门的视线。县尚友书院诸生员认为“狗百中”此举渎犯先圣,有碍观瞻,一时群情愤激,众人动手将其墙基拆掉。“狗百中”临危抱佛脚,千方百计拉拢映台,为其在知县面前疏通,出面袒护。知县便传令拆墙者至县衙,杖手掌以惩戒。这更激起尚友书院众生员的愤慨,有人将此事一五一十地向映斗禀报。王映斗二话没说,马上就到县衙面斥知县,并促其向尚友书院诸生员赔礼道歉,然后回家“招呼”其弟。

王映台闻知其哥已悉知他所做的“好事”,又“招呼”他回家,早已闻风丧胆,躲藏在附近的黄坡村,不敢出来,千叮万嘱身边的人不准通风报信。王映斗屡次派人探查,不获而归。王映台心知做了亏心事,生怕哥哥责难,又愧疚,又害怕,不久就病死在了黄坡村。

王映斗闻耗,柱着拐杖,步向灵桌的后面,举起拐杖在棺上狠狠地戳了三下,并恨恨地骂声:“奴才,奴才,料不到你竟作出这样的事啊,我到阴间后一定找你算帐!”

王映斗遗物踪迹

王映斗豪宅春秋

说起王映斗的豪宅,当时的建筑规模和特色风格,在定安是绝无仅有的。它座落在今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的东北部,建于清同治初年。由北京的设计师设计建筑图纸,朝廷拨银,带回故里建造。坐西南向东北,三幢祖居屋呈“品”字布构,地势西高东低,纵深五六十米,南北宽约40米,占地2000多平方米,西北、西南、东南三面围墙围住。前方有一口大水塘,面积约1000平方米,长年积水不涸。

住宅原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农村实属罕见。建有正屋四幢,“后枕屋”三幢,“学屋”一幢,每幢皆为三间。正屋居中那间为客厅,两侧为厢房。还有小屋廊庑数幢,有致错钳其间。皆为悬山式顶。共有十二院七十二门,回廊巷道镶嵌其间,皆为青石板铺就,蜿蜒幽深。所有的建筑,大多为传统的土木砖瓦结构,亦有少许欧式建筑风格。房庑庭院,门柱巷牌,飞檐走壁,勾心斗角,错落有致,古色古香。与众不同的是,“后枕屋”并不建在这座住宅的后面,而是建于前面。大门朝东北,开在偏南两幢“后枕屋”的中间,门高2米多,宽约1.5米,门前七级阶梯,由青石板条铺成。进入大门,有一条大约30米的巷道直通院内,包括大门,整条巷道共有三道门。第二道门内外为木板门叶,中间为木栅,共三层防护。第三道门的门楣上原挂着“父子进士”的木制牌匾。后围墙开两个小后门,偏北小后门门楣上刻写“进士第”三个正楷字;东南边开一侧门,较高大。西北角及门前池塘边分别建一间一蹲位和两蹲位的厕所,均为砖木结构,瓦盖顶。西北角有一椰子园(今种植槟榔),东北角有一较大的花池。有一书库,专藏古代书籍和多幅当时名流的书画等物。

天有不测之风云。解放后,王映斗的后裔被评定为地主阶级,受到严厉管制和批斗。这座豪宅也列入封建残余,等待它的命运已是在劫难逃。“土改”运动时,部分财物遭到人为破坏;“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豪宅再度受到冲击,部分房子及围墙被拆除,砖瓦桁料等用来盖造村里的学校和春内大队的房子。

可幸的是,这座豪宅并没有完全毁没。如今,仍存正屋二幢,“后枕屋”二幢,横廊小屋几幢,大门和两个巷门。其中一幢正屋已经过维修,有人居住,另一幢已是破损严重,不能使用;两幢“后枕屋”至今仍有人居住使用,不过一幢经其后人维修,原貌有所改变。所有劫后所遗建筑,虽然历经百年沧桑,风风雨雨,可旧貌依然,古风犹存。更值一提的是一幢风格独特的横廊小屋,这幢小屋共五间,二层,弧形门窗,砖木结构,有一前廊与小屋连为一体;一堵墙采用欧式建筑风格,与古代传统建筑风格有机结合,融成一体,可谓“中西合璧”。除了门窗破损严重外,其他构架基本完好。豪宅大院今非昔比,已不见当年十二院七十二门的恢宏清幽气息,更显冷落凄凉。惟有门前的那口水塘依旧,默默见证这座百年建筑的风风雨雨,是非变故,风华与落寞。

王映斗原有许多甚有价值的书画、牌匾、瓷器等物件。经“土改”、“文化大革命”两次运动的“冲洗”,如今所遗不多,寥寥无几。

王映斗藏车库

王映斗博学多才,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原在豪宅中用中间那间“后枕屋”的一半约40平方米作为藏书库,今尚存。藏有《四库全书》等许多古代书籍和慈禧太后亲手画并题字的一幅话梅画,还收藏多幅当时名流的书画、牌匾,此外,还有多件瓷器等古物。1951年,“土改”时,所藏书画、牌匾器物被当做封建“四旧”,遭到人为破除,大部分被烧毁砸坏,部分被当地农民拿走当别用。

王映斗诰封文及对联

1986年,王映斗后裔王衍龙将保存完好的道光年间清廷诰封王映斗祖父母的阳刻楷体字木质牌匾和一副对联捐献给定安县博物馆。对联内容为:心声相感鹤欲舞;笔力所到花为香。木匾长217厘米,宽59厘米,厚4厘米。其诰封全文为: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沛酾庸之庆典,茂对皇庥,敷赐类之殊荣,曲成臣孝。尔王建庠乃户部候补主事加一级王映斗之祖父,树芳规于珂里,绳其武祖,奏茂绩于彤廷。兹以覃恩忽贝也 赠尔为奉直大夫,户部主事加一级,赐之诰命。于戏!开堂构以培基,德钟家庆,沛丝纶而赐命,泽渥泉台。

制曰:德门衍庆,渊源早裕,夫孙谋盛世,推思纶纟孛,载扬夫母范。尔吴氏乃户部候补主事加一级王映斗之祖母,高门毓德,华阀传芳,有谷贻孙,赖同心于内助,自天申命,表异数于中闺。兹以覃恩贝也 赠尔为宜人。于戏!光生礻俞 翟,常昭彤管之辉,德媲珩璜,允著微章之色。

道光拾伍年拾月拾日

王映斗王映斗石印

王映斗第六代后裔王春庆保存有映斗一枚私印,为福建寿山石印章,规格大小为3.5厘米×3.5厘米×8.8厘米,篆刻 “王映斗印”,主要用于他个人书法作品盖章。

王映斗父子进士牌匾

“父子进士”木质牌匾,长约一百五十厘米,宽六十厘米左右。解放后由于保管不善,流失民间。据说由澄迈县人士收藏,如今基本完好。

王映斗龙杖与朝谏

优质木龙杖一支,深褐色,圆柱体,直径3厘米,长约1米,雕刻一条龙,手柄为龙头。朝谏一支,本质,咖啡色,匾形,微弯,长40厘米左右,宽6厘米。1951年“土改”运动时,焚烧书库藏书等器物,龙杖被用来挑火而烧焦,散发出极为难闻的气味,朝谏亦未能幸免,烧毁殆尽。

2006年6月

上一篇:田仁简介_汉武帝时丞相司直田仁个人资料

下一篇:张岳崧简介_清代名臣,文学家、书画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