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歌赋 > 诗词知识 >

《雨不绝》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雨不绝

  杜甫 〔唐代〕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译文

image.png

  喧哗的雨已经过去、逐渐变得细微,映着天空摇漾的是如丝的细雨飘飞。

  石阶前小草沾了泥并不脏乱,院子里柳条上的风也陡然变得稀少起来。

  舞石应立即带着乳子起飞,且不要因播撒云层濡湿自己的仙衣。

  眼前江船何其匆促,不等到江流平静就迎着风浪归去。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当时杜甫55岁,住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当年可能雨水较多,此篇前杜甫已有数首诗咏雨。

  鉴赏

image.png

  清初学者仇兆鳌《杜诗详注》:此诗上六句写雨中景物,末二句写雨际行舟。风狂雨急,故鸣而有声,既过则细若飞丝矣。草不沾污,见雨之微。风虽乍稀,雨仍未止也。舞燕将子,记暮春雨。行云湿衣,切巫山雨。江舸逆浪,杜甫对冒险营运表示担忧。

  清代杜诗研究家浦起龙《读杜心解》:“望晴之词,祝其止舞而挟子以游,停云而振衣适志,已引动欲归义。乳子本说燕雏,仙衣本说神女,公乃借形挈家归去之志也,运古入化。”

  当代诗人谢颐城认为仇兆鳌对“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两句的注解有问题,浦起龙“运古入化”的评语也不恰当。他认为杜甫借“舞石”“将乳子”,表示自己将“挈家归去”;借巫山神女的典故“行云莫自湿仙衣”,是提醒自己不能只顾“行云”、游览潇洒,而延误了归程。同时谢颐城认为这首诗最大的毛病是:“舞石”典故用得突兀,不协调。

上一篇:《后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下一篇:《腊日》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相关推荐